宏观经济缓慢复苏证券杠杆,信贷需求疲弱的局面还在持续,尤其面对居民部门信心不足,零售业务失速,银行压力进一步给到对公部门。
今年上半年,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扩张节奏明显放缓,一方面,存款增速下滑,余额增量仅为去年同期的零头,国有大行对公存款罕见出现整体规模负增长,较年初少了近1.5万亿元;另一方面,信贷投放增长节奏放缓,对公、个人业务普遍滑坡,但因为按揭需求疲弱等因素持续影响,国有行对公信贷占比较个人贷款普遍提升,对公“战场”火药味又浓了起来。
作为银行生息资产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贷款的“以量补价”已持续多时,但随着规模扩张放缓,存款降成本“赶”不上贷款降收益的压力进一步凸显,这也成为上半年更多商业银行盈利陷入负增长的重要原因。
第一财经记者注意到,随着手工补息被叫停,不少银行上半年对公存款付息率开始下滑,但与此同时,对公贷款的收益率还在随着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下行继续压缩。拼规模,仍是各行的策略主线,但难度明显更大了。
存贷扩张减速,存款仅为去年零头
透过6家国有大行和9家上市股份行半年报可以看到,今年上半年,15家主要银行的贷款总额已经接近155万亿元。但从区间(较年初)增速来看,相比去年同期,除浦发银行外,其余14家上市银行贷款增速均有不同程度下行。
具体来看,上半年,上述15家银行贷款总额较年初增加了约8.24万亿元,与季节性特点更接近的去年上半年相比,增量少了2万多亿元,增速5.62%降了超过2个百分点。去年同期,两数据分别为10.42万亿元和7.89%。
其中,公司贷款、个人贷款分别较年初增加了9.04%、2.23%,相比去年上半年13.44%、3.05%的增速均有下滑。票据贴现较年初下降了7.44%,比去年同期的12.82%降幅收窄。
从贷款结构来看,上半年,多数银行公司贷款和个人贷款占比一上一下,多家近年来聚焦“零售战略”的银行也重回对公战场。
)
比如,正处于零售转型中的平安银行对公贷款占比提升了约5.7个百分点回到41%以上。中信银行、兴业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对公占比增幅也超过2个百分点。
有银行业资深分析师告诉记者,上半年尤其是二季度,银行信贷增速放缓,一方面与存款减速等负债端牵制有关,另一方面是金融“挤水分”持续,实体经济资金需求不足,部分银行票据冲量现象依然明显。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存款增速相比去年同期增速也有明显下滑。去年上半年,上述15家主要银行存款增加了近15万亿元,较年初增幅9.53%。到了今年上半年,在存款利率持续下降、手工补息被叫停等背景下,15家主要银行存款总额增加了约4.7万亿元,仅为去年的零头,较年初增长2.8%。相比去年上半年存款的增长速度,仅平安银行、邮储银行存款增速较去年同期提升。
一方面,去年以来增长明显的个人定期存款,今年上半年增速较去年同期全面下滑,增速差异的中位数在10个百分点左右;另一方面,公司存款整体余额罕见下降,上半年总额较年初减少了近3800亿元,其中公司活期存款减少了1.43万亿元。15家银行中,有12家的公司活期存款较年初减少,去年同期只有1家。
具体机构方面,上半年,工商银行公司存款少了3300多亿元,其中定存减少2867亿元;中国银行虽然公司存款总额增加了约332亿元,但公司活期存款少了约3870亿元。同期,农业银行、浙商银行公司活期存款也减少超过2300亿元,后者降幅超过36%。
新一轮“对公之王”争夺战?
在贷款业务尤其是作为主力的对公业务层面,国有大行整体优势较股份行更为明显,过去的信贷规模和增速分化也印证了这一点。
今年上半年,15家主要银行中,贷款总额增长最快的5家银行是农业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邮储银行、中国银行,紧随其后的是浦发银行、浙商银行,交通银行稍显落后。
但仅看对公领域,平安银行以16.16%的贷款增速跃居第一,浦发银行对公贷款增速也超过了中行、工行和交行,以9.49%增速紧随邮储银行之后。
对比明显的是,这两家近年来持续做零售转型的股份行,个人贷款在上半年分别下降7.91%、1.11%。同期,兴业银行、光大银行、民生银行、华夏银行个贷业务也均有不同程度下滑。
横向来看,今年上半年对公贷款增速在两位数以上的只有平安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比去年同期的建行、农行、中行、邮储、工行五大行+兴业银行,减少了一半。
而从对公信贷规模来看,目前六大席位依然由六大行占据,10万亿元以上的第一梯队仍是工行、建行、农行、中行。但第二梯队中,股份行座次生变,兴业银行继续紧跟邮储银行,浦发银行强劲发力对公业务后规模超过中信银行。
对于部分零售业务具备明显优势的银行来说,个人信贷表现弱于对公信贷并不常见。除了财报数字,零售业务失速+政策引导支持实体经济背景下,多家银行业绩会透露出对公竞争“白热化”的信号。制造业、专精特新、普惠小微、涉农贷款、绿色金融、基础设施等是主要发力方向。
作为“零售之王”的招商银行,行长王良在2024年中期业绩交流会上表示,招商银行过去资源有限,所以战略是以零售战略为主,对公司业务相对而言投入是不足的,所以要打造公司业务的差异化竞争能力。
浦发银行过去有着“对公之王”的称号,后来对公业务比重在漫长的零售转型中起起伏伏。该行副行长康杰在业绩会上表示,浦发银行把整个对公前台从专业细分角度,由原来的部门细分成了9个部门。从组织架构调整可以看到,浦发银行是坚定不移把“对公之王”的基因激活和复活。
平安银行高管认为,在平安银行的零售转型过程中,对公业务提供了强有力支撑;在经济不确定的时候,批发业务是渡过周期的很好业务品种。过去,平安银行对公业务发展较弱,目前是恢复性增长。
邮储银行副行长兼董事会秘书杜春野则直言,商业银行公司金融的竞争,呈现出了白热化态势,但是事不避难、道不避险,邮储银行将努力构建公司金融的特色竞争优势。
收益-成本管控哪家强?
“以量补价是懒路,以价补量是险路。”中信银行行长刘成在业绩会上表示。
面对效益和质量双重压力,一味的规模扩张难以持续,越来越多的银行响应监管导向摒弃规模情结,调结构、控成本、重风险变得更为关键。
从上半年各行资产收益率和负债成本率来看,一方面,LPR下行等因素继续给收益端带来压力;另一方面,继去年存款利率下调有效压降个人存款成本之后,手工补息叫停等效果逐渐显现,对公存款付息率开始下滑。
以国有大行为例,各家大行今年上半年的贷款年化平均收益率(主要为境内口径)同比普遍下降了30BP以上,其中工商银行、建设银行降幅超过40BP。相比2023年全年的同比变化,今年上半年仅农业银行降幅好转、邮储银行降幅持平,其他4家大行贷款收益率同比降幅均有不同程度扩大。
存款平均付息率方面,除中国银行同比略升外,其余5家大行存款付息率都有不同程度下降,但下降幅度不及贷款收益率下降幅度。其中,交通银行存款年化平均付息率下降14BP,农业银行、工商银行、邮储银行、建设银行存款年化平均付息率分别下降了7BP、6BP、6BP、5BP。
整体来看,因为规模优势、客群特点、经营策略等因素差异,目前银行间的存、贷利率分化依然明显。在对公领域,股份行贷款收益率、存款付息率整体高于四家国有大行,邮储银行、交通银行则更接近于股份行。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亓宁
相关阅读 贵州茅台业绩会称批发渠道销售政策未作调整上半年茅台直销的比例并未再提升,但批发销售政策也未做调整。
09-09 16:17 存量房贷利率潜在下调空间有多大继续降低存量房贷利率,可能采取直接降低存量贷款加点幅度的方式。
09-09 11:55 大行资产负债表里的“秘密”:企业活期存款半年少了7000多亿,个贷不良率全面抬头与存款增速下滑牵制有一定关联。
09-03 20:56 北交所251家公司均已披露半年报,超八成实现盈利第二季度以来,北交所上市公司共计实现归母净利润29.03亿元,环比增长16.25%。
09-02 20:06 负债降成本赶不上资产降收益,六大行5家营收净利双降息差收窄带来利息净收入减少、减费让利+资本市场疲弱拖累中收均在持续证券杠杆。
09-01 21:30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线上配资网观点